樹科大 視傳系「什麼樣的大人」畢展 以想像力出發

樹科大 視傳系「什麼樣的大人」畢展 以想像力出發  110.4.6

【高雄訊】樹德科大視覺傳達設計系(簡稱視傳系)本屆畢業生以「什麼樣的大人/ WHAT KIND OF ADULT」為題,由101位同學推出19組包含平面設計、包裝設計、多媒體設計等創作元素作品。展覽日期4月7日(三)起至4月11日(日)止,展覽時間9 時30分至18時30分,週六與週日延展至19時30分,展覽地點假該校設計大樓一樓大理石廣場舉行。「什麼樣的大人」畢展評審委員有該校設計學院前院長翁英惠、校外人士陳俊良與黃顯勳二位評審委員。設計學院院長蘇中和亦率院內各系主任前往觀摩,總務長宋鴻麒、國際及兩岸事務處處長錢士謙、及公共事務處處長邱志仁等亦到場觀禮。

「什麼樣的大人/ WHAT KIND OF ADULT」畢展專題以「時間不曾停歇,追尋理想,勇敢去闖,成為自己理想中的大人」為發想,以畢業作品為大學四年的學習作註解,畢業意味著對自己的檢核,在大學四年裡的學習吸收,不論失敗或是成功,都是成長的養分。

19組作品展示主題有《什麼樣的大人》、《是在哈囉》、《OurLand》、《台疫展覽室》、《時事·食事》、《風景快遞-包裝循環計畫》、《輸果批發》、《族印》、《歐兜邁》、《辛香時尚》、《無魚之時》、《水電日常》、《艾灸》、《茗島》、《盛意滿盤》、《搜社》、《懶得瘦》、《台灣碳險隊》、《逆光-後疫情時代》。現場亦將展示視傳系歷年國際競賽榮譽榜單,希望激勵學弟妹跟隨學長姐的步伐,朝目標前進。畢展指導老師由視傳系主任邱惠琳帶領陳月英、楊裕隆、楊肇傅、陳政昌、郭育涵、劉奕岑六位教師共同參與。

陳清燿校長勉勵學生,可以畢業,表示歲月與精力皆有限;學業可以畢業,但是學習不可以畢業,所以要活到老學到老充實自我的技能;青春可以畢業,設計夢想不可以畢業,所以要勇敢面對未來每一天的挑戰,一定要成為有用的人。

視傳系邱惠琳主任說,我們從小就不斷地在學習,再一次又一次的考驗中重建自己,每個階段都有自己心中想成為的目標,小時候想成為超人、英雄、科學家等,此時又嚮往下個階段會是什麼模樣?大學四年的準備,是築夢的開始,希望同學活用學習經驗,在新的環境裡能活出自己的模樣,相信秉持對夢想的堅持,持之以恆的努力,最終都可以成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大人。

《形象組-什麼樣的大人》製作團隊有黃桂琳 、黃珮婷、楊秉宸、李靜怡六人。小時候總希望自己快快長大,相信長大後的自己是最迷人的模樣。3或4 歲的超人幻想、7 歲的第一次上學、15 歲的情竇初開、18 歲的離家求學、及 22 歲的你,對未來抱著什麼樣的期待?從小到大,不同成長階段都對長大後的自己有著不同幻想;時間不曾停歇,追尋理想的步伐也不曾停止腳步,過程中會面臨許多考驗,但也從中學習定位自己理想的模樣,並且守護初心。團隊以此心境設計系列的形象作品。

《是在哈囉》製作團隊有林芊佑、陳薇安、王芷萱、劉蓁、黃妍雅、柯慈巖六人。作品收集30種現代年輕人的流行語、奇葩行徑、及各種梗,並區分為「自我為中心」、「自我克制」、「完美主義者」為三大類,以不同視角繪製人物,在書冊中由一位年輕的「古著」角色貫穿全場,看待其他年輕人的奇葩行為。各類人物以仰視、平視、及俯視繪製,以及書本裁切形狀。仰視呈現高高在上的樣貌、平視是和諧形象、俯視則放大角色臉部表達外顯的完美模樣。書冊由人物插圖及手翻動畫書裝幀成冊,且外觀切割成不規則形狀呈現年輕人不願墨守成規及遵循傳統的想法。

《OurLand》製作團隊有許心平、趙依蓉、謝沂真 、崔嫚云、 吳羽晨、賴姿樺六人。土壤本身具有質樸特質,故整體視覺風格以穩重與質感兼具的深淺灰色作配色。書籍內部插畫風格採用點畫與線畫,如同土壤是母質經由風化之後轉為碎屑,經過許多轉變才成為的土壤,孕育許多動植物與人類,點滴成長及世代傳承。內容介紹土壤生成、土質特色、分布區域的特色動植物、環境破壞與如何保護;整體以深藍色基底、簡潔明快線條風格排版與點描插畫呈現。代表台灣分由西到東的七種土壤單位形狀,有含酸性成分多的灰燼土是尖銳感圖形、有機質土含水量者為圓滑形、淋澱土分層為層次圖形、氧化物土的風化過程是風蝕形象。包裝設計以盒型展示,盒子打開後可直接看到土壤對應圖形;海報設計以沉著的黑色為地,白色線條勾勒為圖。

《台疫展覽室》製作團隊有鄭雅竹 、葉浚呈、魏嘉玲、 林      芯、張霈容、殷欣宜六人。自2020 年初COVID-19肺炎蔓延,全球各地生活皆受影響。團隊提出 12 個台灣因抗疫出現或改變的物件,並將物件的防疫知識及事件收錄成書,透過該本書籍把「防疫模範生台灣」如何將傷害降至最低,是一本收納台灣疫情的展覽室。除了書籍製作,亦設計攜帶式防疫手冊,讓防疫行動知易行易,全民抗疫。

《逆光-後疫情時代》製作團隊有黃順杰、卓宏恩、李彩群、溫樂居、謝承鄅 、賴伯睿六人。疫情的威脅下,地球得以重生;一切結束後,人類會如何從新開始?失去後的重生將如何展現新樣貌?作品以影片與音樂方式呈現後疫情的各種可能性。

《艾灸》製作團隊黃曼林 、邵許諾 、 史韻致、葉巧雯 、黃煒評 、王柏凱 六人。俗話說「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艾」便是「艾灸」。艾灸是將艾草製成艾絨將其點燃,燃燒產生熱度刺激穴道,使經絡暢通,還可以溫氣行血、散冷除濕、調和陰陽、扶正祛邪。《黃帝內經》載,人體臟腑、氣血隨著季節變化,會出現週期性盛衰。故團隊以春夏秋冬為主軸,讓大眾了解不同季節艾灸在人體的奧妙。作品結合書籍插畫、海報。書籍設計採用三種主色不同比例搭配四季表現,人物設計纖細骨感、特色線條是以艾灸時的動作設計人物表現,刻意留白的五官讓視覺畫面注視在肢體動作上;人物裙子融入山水畫中表現山石與峰巒的筆韻,體會艾灸古老的保健療法;書背加裝竹筷支撐,使書可以更好的開闔,不會和內頁黏在一起,整體別緻優雅有層次。

《盛意滿盤》製作團隊有林育萱、吳承融、陳懿文、陳品妘 、李姿嬅五人。以台灣傳統餐盤的蝦、魚、花鳥等各式圖案代表的意義,再重新設計繪製。例如蝦有乾蝦(感謝)、魚是年年有餘、花鳥代表鳥語花香,都是傳統年代裡,人們對生活的期望、或是給客人的祝福。以傳統餐盤圖案為基準,轉化為現代設計,仿造手繪時不規則的開放線條,搭配局部色塊上色,結合向量繪圖手法與吉祥寓意及圖樣,呈現台式傳統海報樣式的插畫風格。包裝外盒的鏤空設計一眼可窺見內容物,是多層次感的視覺設計;書籍裝禎收錄台灣餐盤簡史,獨特設計在杯墊與書籍裝禎結合,運用盒形設計,掀開書本後,即能看見具代表性的「蝦」紋杯墊在書籍右側,左側放置原始餐盤介紹冊,提供對照;中間書籍本體為手縫書,是以創新插畫為主的圖冊,有臺灣餐盤的發展歷史與餐盤種類,透過圖文對照認識傳統餐盤發展的背景與意涵。
《辛香時尚》由蘇凱通與鄭嘉豪 二位設計。因應現代人生活腳步,兼顧生活養生需求,將生活料理中的辛香調理概念,進一步發展適合現代生活便利性需求的辛香調理茶,傳遞「藥食同源」基礎,並作為五行養生理念貫穿為整體設計的主軸。將23種辛香料依性味歸經的五行分類,以手感插畫風格結合原木結構外盒設計成辛香草本專書,表達自然溫度感;以三角單位組合的五角型意象表達五行視覺造形,作為包裝禮盒計的設計結構。

《水電日常》製作團隊有陳柑蓓、陳鈺霈、余芳吟、蔡恩惠、張佳恩、黃雪金六人。由於家庭式水電維修知識相關書籍相當稀少,想自主學習也不知該從何下手,因此團隊設計出一本家庭用水電書,讓一般家庭可以自行處理簡易的水電修護,既省去等候水電師傅的時間,也能快速解決水電損壞造成的不便利,同時也能節省家庭開支。

《茗島》製作團隊有邱凱羚、葉于丞、黃國峰、黃柏睿 四人。茉莉綠茶、金萱雙 Q、珍珠奶茶、鐵觀音拿鐵、四季春青茶、阿薩姆紅茶、文山青茶、烏龍奶茶、翡翠綠茶等,無論是老人茶或手搖飲都是台灣人生活的日常。但您知道茶的特色有哪些嗎?在《茗島》有您要的答案。

《輸果批發》製作團隊有廖品潔、石萱萱、陳亭如、歐丞邦、許育誠、許馨尹六人。探討 NG(no good)蔬果為何會變形或有其他因素崩裂情形;消費者都認為NG蔬果不夠完美故而不選購,有些甚至在採收地或果菜市場即被丟棄。該作品透過視覺設計、單色攝影,設計出別出心裁的NG蔬果工具書,讓消費者不再有外貌協會的成見。

《時事·食事》製作團隊有阮澤婷、魏翊婷、張云瑄、劉苡萱 四人。作品以十一個大節慶,說明台灣時事食事的趣事,包括七夕、情人節、萬聖節、聖誕節等節慶吃的是什麼呢?元宵節為何吃的不是湯圓呢?中秋節吃月餅、端午節吃粽子等節慶食事,走一趟《時事·食事》,台灣民俗節慶趣聞絶對讓您難忘。

《風景快遞-包裝循環計畫》製作團隊有林曉佩、林君柔、鍾晴、黃芊文 四人。由於宅經濟的興起,大量丟棄的快遞包裝加重了環境的負擔,因次製作團隊以快遞包裝再設計為發想,改良包裝結構與環保材質再利用;並融入禮盒概念,設計出專為農特產品設計的內結構,宣導包裝循環再利用的環保教育意識及態度。

《懶得瘦》製作團隊有李承濬、林琨傑、楊子儀、吳佳曄、黃庭筠五人。提供數據分析一般人的基礎代謝率,從18歲起會上升到高峰期,過了25歲以後基礎代謝率逐漸下降;故25 歲是代謝巔峰、30 歲後每十年就會下降 8%,正是肥胖高峰期的開始。因此,作品從認識肥胖知識開始,到著手訂定減重目標與製作減重健康餐,實踐目標。作品內容教導大家讓減重不再是痛苦過程,只要改變生活習慣,即可輕鬆減重,懶人也可以瘦。

《族印》製作團隊有楊子萱、龔筠筑、呂倚萱、孫藝綺、曾鈺婷、陳佩妤六人。以各族群富有特色的傳唱古調為基礎,進行音樂專輯設計,透過歌謠的歌詞及曲調視覺化讓人得以理解其意義與背後的故事。作品將各原住民族代表的圖騰轉換成現代化視覺印象,再進行包裝設計,使原住民的文化能得到推廣。
《台灣碳險隊》製作團隊有簡君玫、蘇微喩、施佳萍、 唐習倚、胡慧萱、黃煒哲六人。以隨身「探險公事包」為書籍的包裝概念,將台灣 6 種低碳再生能源視覺簡化,並以顏色分類各種能源,排列順序為天到地由「太陽能、風力能、生質能、水能、地熱能、海洋能」的低碳再生能源介紹,同時也告訴大家,台灣其實比想像中還要「綠能、低碳」。

《歐兜邁》製作團隊有甘欣宜、陳采君、嚴冠鈞、王壬博、謝宜玶、李思瑾六人。以風趣浮誇的插畫方式呈現台灣特有的機車風情。台灣可說是機車王國,機車演進代表各行各業、居民生活,作品帶領觀眾跟隨機車腳步,了解台灣的機車不只是一台機車,而是時代演化的台灣風景!

《搜社》製作團隊有薛鈺馨、蕭遠翔、郭瑋函、張相禹、劉嘉馥、劉怡岑六人。「搜社」諧音來自英文「social」。社交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對現代人而言是不可或缺,形形色色的人其行為模式各異,其中有些人的行為看似日常,卻又讓人匪夷所思,歡迎大家一起在作品探索普羅大眾的社交行為。

《無魚之時》製作團隊有賴語婕、劉威霖、蔡羽彤、蔡例眉、童婉晴、王晨宇六人。地球上的海洋因過度捕撈造成許多海洋生態問題,我們是否該反思人類真的需要食用那麼多海鮮嗎?「瀕臨滅絕的海洋生物,如同在生態系中的失蹤人口再也難以尋覓」,製作團隊結合鐘錶倒數的概念,表達若再對海洋索求無度,無魚之時即將到來。

「什麼樣的大人/ WHAT KIND OF ADULT」校外展出地點及時間,駁二蓬萊區B4倉庫(高雄青春設計節)自4月30日(五)至5月9日(日)止,週一至週四展出時間10時至18時、週五至週日展出時間10時至20時。南港展覽館二館1樓(新一代設計展)自5月14日(五)至17日(一)止,逢週一至週五展出時間10時至17時,週六及週日10時至18時。視傳系洽詢電話:07-6158000轉3602。

圖說一:師長剪綵

圖說二:展場一景之一

圖說三:全體創作者與師長合影